1. 天空小說
  2. 細說紅塵
  3. 第464章 這是誰來了啊,不得了
真費事 作品

第464章 這是誰來了啊,不得了

    

-

皇帝雖然看似是在征求章良喜的意見,正常情況下章良喜也可以勸一勸,但以他對皇帝的瞭解,這一刻話說出來等於已經難以動搖皇帝的決心了。

所以章良喜隻是笑了笑,答非所問道。

“那老奴這就派人去譚公府上?”

皇帝也笑了,將手中的信件放在桌案上,用鎮紙壓好,而章良喜已經快步出去吩咐了。

在承天府中,有一座府邸勝過王公大臣,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佔地極廣,正是譚元裳的府邸。

譚府的格局和裝飾或許並不是最奢華的,但絕對是最考究的,府中每一座房屋每一座院落乃至每一個景觀都不是隨便造的。

甚至在幾年前也請過大匠工楚慶霖出手重新規劃,但楚慶霖來看過之後隻是讚不絕口,提了幾點小意見,在幫著翻新一些地方就再無指點了。

這件事足見譚府的不凡,也足見譚元裳的人脈了。

楚慶霖確實是名匠,但他還有個身份就是楚航的父親,除了皇上,誰能請動他幫忙造房子改院子?也就是譚元裳了。

這一天,宮中派人到譚府處說明情況,在溫暖的會客廳中見到了穿戴整齊趕來的譚元裳,也聽清楚了來者所為何事。

比起如今已經顯露滄桑的易書元,以及明顯老去的大庸天子,隻比皇帝小幾歲的譚元裳反倒好似是那個青春常駐的人,幾乎依然是滿頭黑髮,隻在諸多青絲之間夾雜著些許白髮。

再加上譚元裳也會整理自己,乍一眼看去,若說他隻是個壯年男子都有人信。

“你是說,易先生回來了,皇上打算在這時候出宮去月州?”

譚元裳麵露吃驚,隨後驚色也轉化為笑容,既因為易書元回來了,也因為皇帝這一決定。

這冇讓譚元裳覺得皇帝不穩重,反而倒是能透過這一訊息,感受出皇上的幾分到老不改的赤誠,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何其難得!

“譚公,譚公?”

那公公見譚元裳發呆,不由喊了兩聲。

“啊?哦,多謝公公前來告知,一點心意不成敬意,還望收下!”

譚元裳遞上一錠銀子,那公公頓時眉開眼笑,悄咪咪收下。

“多謝譚公了,您就快快準備吧,看皇上那意思,估計很快就要動身!雜家便先告辭了!”

當今天子當然不是不聽勸的人,但以他的威望,他真正下了決定的事情,誰也左右不了。

“好,公公慢走!”

譚元裳送走宮中人,心中也興奮起來,這麼多年了,他就知道易先生肯定還健在。

龍飛揚的武功,譚元裳是親眼見識過的,此人有心護持,那易書元的人身安全絕對有保障。

“來人,準備馬車,我要立即進宮!”

“是!”

等譚元裳進宮之後,也不知道和皇帝聊了什麼,反正是深夜才離開的。

臨近年關,以當今天子的勤政程度,其實朝中很多大事也已經處理完了,這段時間正好算是比較空閒,不過皇帝還是提前召見了一些重臣,安排了一些事。

到第三天的時候,皇帝已經不在皇宮內了,而他出宮巡遊的訊息直到四五天之後才被朝中之人廣為知曉,卻依舊冇人知道皇帝去了哪。

——

臘月初十,一艘屬於譚家的樓船正行駛在娥水之上。

雖是譚家的船,但船上並無任何標記,隻不過這船不小,外頭看似並不如何華麗,裡麵該有的東西一樣不少。

而這船中坐著的人,就是大庸當今的天子和陪著他一起來月州的天下第一钜富譚元裳,雖然冇有皇子隨行,但譚家孩子卻有陪同的。

寒冬臘月之說,在入了月州地界之後顯得更為貼切,樓船的欄桿上都已經有了積雪。

一身便裝的皇帝從溫暖的船艙中出來,一步步走到欄桿邊上,譚元裳等人也跟隨著過來。

“ ”

皇帝哈出一口白氣,搓著手迎著寒風看向娥江兩邊的風光。

“蒼山白雪入月州,染一片寂寥,娥江女神弄碧波,動一方春水,雪中遊娥水,果然是好風光啊!”

“這都是陛下治理的大好河山啊!”

譚元裳這麼誇讚一句,皇帝卻笑了。

“這大好河山朕看得可冇你多!”

“那是,多虧了陛下,我才能見證許多好風光,商行天下也才能暢通無阻!”

譚元裳的馬屁還是到位的,也讓本就心情不錯的皇帝笑容更為燦爛,隻是纔出來一會,從溫暖船艙中帶出來的溫度就迅速消散。

寒風一吹,皇帝都忍不住縮了縮脖子。

“前頭快要到元江縣了吧?”

“不錯,很快就到了,等到了元江縣,坐上馬車去西河村就快了!相信易先生見到陛下,一定會又驚又喜的!”

譚元裳說著都忍不住露出笑容,就連邊上的章良喜,以及譚家的其他人也都露出笑意。

“哈哈哈哈雜湊望易先生可不要趕人啊!”

皇帝玩笑一句,彷彿年輕了好幾歲,在這一刻,一切重擔都短暫鬆開。

臨近年關,天子不在皇宮中,反而出現在遙遠的月州鄉下,任誰看到都不免吃驚的。

船上的人不知道的是,當船隻駛過,皇帝讚嘆娥水風光的時候,水下的娥江女神也是心有所感,抬頭望向一個方向,那裡有一艘才進入月州江段的樓船。

別說是常人了,便是神人也顯得有些吃驚。

當樓船在元江縣碼頭靠岸的時候,元江縣城隍廟頂上都浮現城隍和幾司大神的身影,那一片紫氣渲染出的氣數,這大庸天下可冇有第二人有了!

冇有驚動元江縣官府,隻是簡單在縣城轉了轉,皇帝就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去西河村了,能讓他激動甚至略顯忐忑的事情不多,恰巧這次算是一件。

譚元裳買下了幾輛不錯的馬車,以自己的人手,載著一行人去往西河村。

易家院中,易書元和易保康兩兄弟,以及易家的其他人,正在一起大掃除,今年因為易書元回來,掃除的規模勝過往年,他們準備在新年前徹徹底底把家中裡裡外外都清潔一遍。

這會快打掃完了,擦著一處門框的易書元也不由笑了。

“兄長,你笑什麼呢?”

易保康過來洗抹布,見到易書元在笑就問了一句,後者想了下便道。

“保康,準備準備,晚上弄點好酒好菜,我琢磨著可能有貴客要來!”

“啊?貴客?就今天?”

易保康想到了可能是兄長的一些江湖朋友,便又問了一句。

“人多不多啊?”

“應該不少吧。”

易保康又想了下,把抹布往盆子裡一扔。

“行,殺頭豬,阿福阿貴,保康,咱準備殺豬!”

“老太爺,年豬不是二十六才殺麼?”

“今天殺一頭,二十六再殺一頭,挑頭肥,還擔心吃不了麼?走走走!”

“唉!”“好!”

易書元在那邊為豬兒默哀片刻,這可不能怨我,逃得過初一也逃不過十五啊!

與此同時,幾輛馬車已經在去往西河村的路上。

這是最尋常不過的鄉野風光,這是最平常的冬日之景,但即便在冬日,農田也被白雪覆蓋了,皇帝依然能從偶爾見到的鄉人以及遠遠望見的炊煙等事物上,感受一些民間氣象。

西河村靠近村口位置,一座土地小廟中,神像上忽然金光一閃,擠出一個杵著柺杖的老頭,他隻是輕輕一躍就站到了一戶人家的屋頂上。

遠遠眺望元江縣城的來路方向,土地神不由瞪大了眼楮,身子都微微一顫。

做了這麼多年的土地神,這是老者頭一次因為凡人的到來而驚駭!

“乖乖啊紫氣如雲鋪華蓋,我甚至都看不透啊,這是誰來了啊.不得了不得了!”

土地公不再多看,迅速又回了自己的廟中,他知道易仙長肯定也清楚了。

因為皇帝的催促,馬車的速度並不慢,等到了村中,速度又緩慢下來,經過隨行人員的打聽,已經確定了易書元就在家中。

這也讓一直以來多少在這事上有些忐忑的皇帝微微鬆了口氣,怕就怕撲個空。

易家的位置當然很好找,幾輛馬車接近易家宅院的時候,一聲聲豬兒的嘶鳴顯得尤為刺耳。

所謂殺豬般的叫聲形容的就是此刻。

“嗚嗷~~~~嗚嗷~~~~~”

“這肥五花肯定很好吃!”“現在饞太早了,按住了按住了!”

“都按住了!”

隨著殺豬刀刺入,豬兒的叫聲也很快被掐斷了。

“接住接住!”

鄉人不會浪費一點好東西,冒著熱氣的豬血也是一道美食。

這頭殺豬,那一頭廚房中已經熱火朝天,兩口大灶已經都生了火,準備處理最新鮮的豬肉。

易書元在那燒著火,洗了手的易保康就走了過來。

“兄長,都這時候了,�钀伄蚅╱藀籈伢媗鱈Tbr

/>

易書元正要說話,就有家丁匆匆跑到廚房這一塊。

“老太爺,大太爺,外頭來了好幾輛馬車好多人,說是遠道而來,專門來拜訪大太爺的!”

易書元看看易保康。

“你看,這不是來了嘛,走吧,去看看是誰來了!”

易書元站起來,將燒火棍遞給廚房中的其他人,隨後走了出去。

易保康有些詫異,他以為兄長是事先接到了信或者回家前就和人約定好了的,一邊跟著一邊說著。

“兄長,感情你也不知道啊?那你怎麼知道他們今天來啊?”

“蒙的唄!”

笑著這麼回答一句,易書元冇走十幾步就已經從廚房到了前院,那邊幾輛馬車上的人也纔剛剛下車。

易書元走到院門口,最先見到的是譚元裳和章良喜,隨後見到了纔剛剛從車上下來的大庸天子,而院外之人也都先後看向了院中來者。

院內出來的除了剛剛的那個家丁,還有兩個老人,其中一個正是皇帝牽掛了多年的高人。

這一刻,易書元表現出微微詫異的樣子,而皇帝則是真的有些恍惚,比起當年那會,易先生終究也已經老了,所幸這身子看著還算硬朗

“兄長,是誰啊?”

易保康小聲詢問一句,但易書元冇有多說什麼,隻是看似回神之後整了整衣冠,向著院外鄭重行了一禮。

即便是易保康也察覺出院外的人應該不一般,隻是有些不知所措地跟著兄長一起行禮。

而站在院外的皇帝並不似在皇宮中那般隻受禮,而是鄭重還了一禮,一旁如譚元裳章良喜等人也不敢站著,一起向著院中拱手。

“易先生,你我終於又見麵了!”

譚元裳更是玩笑一句。

“先生冇想到吧?”

一聽到皇帝這個自稱,易書元便也知道皇帝不想說破,再聽譚元裳的話,他臉上露出幾分感慨。

“確實是冇想到啊!諸位請進,家中欲準備家宴,正好一同嚐嚐這鄉下的殺豬菜!還望諸位不要嫌棄!”

“哈哈哈哈哈可不敢嫌棄啊!”

皇帝玩笑一句,先一步走向易家院中,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總算是冇尋個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