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空小說
  2. 領主之軍團召喚
  3. 二百一十二 側翼迂迴
吐槽是福 作品

二百一十二 側翼迂迴

    

-

戰場橫截麵寬度越大,己方能攻擊到敵方的士兵就會越多,在前線區域性地區就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

這就是線列戰術誕生後,在肖雲陽上輩子的曆史中統治世界兩三百年的原因。

線列戰術就是儘可能的擴大戰場橫截麵,讓大量的火槍可以直接射擊到敵人。

甭管你多麽英勇,麵對各個方向打過來的交叉火力,都得跪下喊爸爸!

當然,要是肖雲陽召喚出來的悍不畏死士兵,就是另一碼事了……

然而,曆史上可冇有麵對槍林彈雨悍不畏死的軍團。

即便是後來各國利用民族主義和各種煽動和福利待遇加持buff,軍隊能承受八成傷亡已經是極限了。

這已經是二戰時期的精銳比例了!

畢竟,野戰和城市巷戰還是有區別的。

野戰中到處都是空地,士兵真要是急眼了,當逃兵的生還率還是比較高的。

但城市巷戰就不同了,除非能鑽進地底生活,不然朝著哪裏跑當逃兵都是個悲劇。

這就是為何野戰中更容易形成大潰敗的原因。

士兵隻要有逃出生天的概率,逃跑的傾向自然會成幾何級遞增。

當然,巷戰往往更加考驗軍隊的組織能力。

兩翼的兩個兵團漢軍,麵對的紛紛是兩千多人的俄軍軍團。

雙方都是小股部隊和小方陣,移動速度反倒要比主戰場上的主力陣線快出半分!

而漢軍的小股部隊,並冇有如同卡布多夫斯基想象中那般,前進到己方主陣的左右兩側,而是在斜對麵停下腳步,開始展開戰鬥方陣。

這使得派出去的兩支俄國側翼部隊還冇等接近對手,對手就已經佈置好戰鬥陣形。

不過這個距離,兩翼的漢軍火槍根本攻擊不到俄軍的主陣,畢竟火槍的有效射程一直很坑。

就在卡布多夫斯基疑惑的時候,漢軍再一次重新整理了他對新式火炮的認知!

原本卡布多夫斯基以為漢軍那種又大射得又遠的火炮已經足以讓沙俄帝國仰望,但現在卻發現漢軍還擁有一種完全跟得上步兵機動速度的火炮!

這可是大炮而不是大口徑的火繩槍,對方是怎麽跟上步兵速度的?

由於距離過遠,前進中的漢軍還將騎兵野戰炮放在後麵,遮住了視線,所以直到展開騎兵野戰炮的時候,卡布多夫斯基的單筒望遠鏡才發現這款武器。

這時候,卡布多夫斯基上將即便臨時下達命令也來不及了。

而且大軍調動不是一道命令下去,軍隊就會一絲不苟的執行,那不是人類組成的軍隊能達到的,必須由機器人組成纔可以……

這時候如果下達後撤的命令,主陣大軍必然會陷入混亂當中。

本就士氣不高的俄軍灰色牲口不禁要反思——還冇等接近敵人就後撤,是不是自家軍隊要戰敗了?

士兵不會考慮什麽大局,他們隻會根據最直接簡單的命令來判斷戰場的形勢。

畢竟士兵的視野跟站在高地上,拿著望遠鏡四處瞭望,不時還會有傳令兵偵騎提供戰報的統帥相比。

士兵的戰場視野相當狹隘,他們真正能看到的隻有自己身邊的戰友,以及正前方的敵人。

以士兵的角度望向漢軍,是看不到漢軍規模比自己少的,幾千人一展開,在士兵的視角中,那就是無窮無儘的橫線……

因此,士兵除了能得知自己所在方陣的戰鬥情況外,根本無法知曉友軍小方陣的戰鬥情況。

如果戰況激烈,到處都是槍聲和呼喊,士兵甚至連自家的小方陣情況都無法得知,隻能看到入目所及之處的形勢。

如此狹隘的視野,士兵對戰場的判斷力有多糟糕可想而知。

當然,真實的戰場根本不需要士兵對戰爭的判斷力,所以這也不算什麽劣勢。

但士兵的這種判斷力,很多時候會出現區域性區域的潰敗,甚至明明整體戰局優勢,仍然會有部分區域出現潰敗。

這部分潰敗的士兵不會看到整體的優勢,甚至心理還會產生己方敗亡的幻想。

直到被友軍單位接納整頓後,纔會得知真相。

當然,是統帥告訴他們的真相!

三磅騎兵野戰炮在兩翼展開後,立刻對俄軍主陣兩翼進行炮擊。

由於距離更近,三磅騎兵野戰炮打的比12磅野戰炮更準!

而且這種交叉火力的轟擊,往往能把一條斜線上的士兵全部擊中橫掃,顯而易見的,方陣中斜線的士兵比直線士兵數量更多!

正麵挨炮轟也就算了,現在旁邊也不時飛過來一發發實心鐵彈,這還怎麽打?

遭到三磅騎兵野戰炮重點照顧的兩翼俄軍方陣,最先變得混亂起來,速度也變慢,漸漸落後於主陣的其他方陣。

整體向前的軍陣就此出現了明顯的脫節!

而俄軍兩翼的兩股俄軍,則陷入到一個很尷尬的地位。uu看書

wwuukash

他們的任務是去攔截攻擊迂迴過來的漢軍,但現在漢軍還冇有迂迴到己方側翼就停下展開,裏麵還有一門門大炮!

那現在他們是進攻還是留守?

進攻的話,由於兩翼的漢軍距離自家主陣不遠,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漢軍主陣的支援。

他們的兵力是對麵迂迴漢軍的兩倍不假,但卻隻有區區兩千多人,一旦被漢軍主陣援兵針對,誰都撐不住!

至於退回去更不可能,那不是把卡布多夫斯基上將的命令當放屁麽?

俄軍中的軍法可是相當嚴格,能逃脫軍法處置的隻有貴族軍官,普通人甭管軍官還是小兵,被當場槍斃或斬首示眾纔是常態。

既不想被漢軍的優勢兵力聚殲,又不敢違背卡布多夫斯基上將命令的兩翼俄軍,做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他們跟在主陣俄軍側後方慢慢向前龜速前進,有了主陣的依托,他們接敵時就不用擔心被漢軍中軍圍毆。

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從容不迫的朝著人數遠少於自身的漢軍側翼小部隊進攻。

隻是,這種方式讓兩隻側翼俄軍安全了,但卻讓肖雲陽的側翼部隊完美達成了戰術目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